我国幅员辽阔,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。因此,农机具,特别是农田作业机具的选择就更显得困难一些。我国农机具的品种繁多,所适用的地区和作业条件也不尽相同,即使是同一型号的机具,由于生产企业的不同,其性能指标和适用范围也有区别。为帮助广大网购者了解和掌握农机具的选购,尤其是初次购机的用户,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选购原则,以便购机时心中有数。
1.农机具常用术语及定义 农机具的使用说明书中,一般都注明了该机具的特性和所能达到的技术要求,常见的有机具的生产能力、配套动力、能源消耗率、工作速度、转速、扭矩及作业质量等指标,下面介绍常用的几个指标的定义。
(1)机具的生产能力(生产率) 单位时间内机具所完成的作业量。常用的有小时生产率和班次生产率,对于连续作业的机械,也可用日生产率来表述机具的生产能力。
(2)能源消耗率 完成单位数量的作业所消耗的能源。如每标准公顷(或亩)的耗油量、每吨原料的耗电量、烘干机械中的每烘干1吨成品量的煤耗、柴油机每千瓦(或马力)小时的燃油消耗量等。
(3)功率 功率分为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,对于原动机械(拖拉机、电动机和柴油机等),输出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原动机对外所发出的效能;输入功率是指从动机(作业机械,如犁、粉碎机等)单位时间内所需要吸收的能耗。功率的单位常用千瓦(kW)或马力(Hp)表示,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为:1千瓦约合1.36马力。
农用柴油机的输出功率是指净输出功率,按不同的作业用途和使用特点分为四种功率标准:
①15分钟功率。发动机允许连续运转15分钟的最大有效功率。适用于需要有短时良好超负荷和加速性能的汽车、摩托车等。
②1小时功率。发动机允许连续运转1小时的最大有效功率。适用于需要有一定功率储备以克服突增负荷的轮式拖拉机、机车、船舶等。
③12小时功率。发动机允许连续运转12小时的最大有效功率。适用于需要在12小时内连续运转又需要充分发挥功率的拖拉机、排灌机械、工程机械等。
④持续功率。发动机允许长期连续运转的最大有效功率。适用于需要长期持续运转的农业排灌机械、船舶、电站等。
(4)工作速度 单位时间内机组(自走式机械或拖拉机+农机具)所走过的距离。常用的单位为每小时千米(Km/h)、每秒米(m/s)等。
(5)转速 单位时间内旋转部件所转过的圈数。常用每分钟转的圈数来表示(r/min)。
(6)扭矩 力和力臂的乘积就是扭矩。对于旋转部件来说,标志着在一定转速下所能克服的阻力矩的大小。
2.农机具选购原则 在确定了所要完成的作业任务(经营多少面积的土地或打算给别人干多少量的活儿)之后,选购何种型号的机具,如何着手是每一个农机用户首先要遇到的问题。一般来说,选购农机具可以按下述的原则进行考虑:
(1)适用性原则 农机具品种繁多,性能各异,在购机之前首先要尽量多的收集不同机具资料,如使用说明书、有关宣传资料等,以便进行初步的比较。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:
①机具的适用范围 包括作业对象和适用环境条件,应选取环境条件符合当地使用要求、能保证完成所要求的作业内容的机型。
②机具的配套动力 选购作业机具时尤其要注意其对动力的要求,如配套动力是否相近,挂接装置能否保证有效连接,作业速度、装机容量等是否与使用条件相当等。
③作业性能 机具的作业性能要与当地的农艺要求相适应,不同的地区,耕作习惯不同,对机具的要求也不一样。此外,还有作业质量的要求。为了保证作业质量达到要求,一般在选购机具时,应使其性能指标略高于作业对象所要求的性能指标(有余量),这是因为农机具在一定的使用时间内,由于机件的磨损,其性能指标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,特别是农田作业,受作物及田间条件的影响很大,偶然性因素很多,往往都会使机具的性能指标降低。
④能源消耗和人力占用量。能源消耗是指工作过程中所消耗的燃料、电力、水等;人力占用量是指完成作业所需要的人数及劳动强度的高低。能源消耗应以完成相同的作业耗能低的为好,人力占用应根据自己的条件考虑。
(2)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,通俗点讲就是“值不值”。一般从两方面来讲,首先是现实效益也就是直接效益,其次是潜在能力。购机时要着重从现实生产规模、经济条件考虑,不要片面的追求自动化程度和多功能,大多数情况下,自动化程度和功能齐全往往与机具的价格和繁杂程度有密切的关系,就目前机具生产水平和用户使用水平来看,机具的功能越多,发生故障的机会就越大,可靠性也就越低,其作业成本也就越高。 机具的潜在能力是指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的能力,从生产能力的角度来看,选购机具时要在满足当时生产规模要求的基础上,留有一定的余地,以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。
此外,作业质量也应作为经济性原则的一个方面来考虑,特别是对于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来说,意义就更大了。购机时,应选择加工出的产品品质尽可能高,损失率尽可能低的机械。这是因为损失率低,品质越高其浪费就越少,经济收入就越多。
⑶ 配套性原则 在选购新的机具时,要考虑的另一个方面是准备购置的机具与已有的机具的配套性,要搭配合理,相互适应,特别注意以下几点:
①生产能力要大体上一直或相容(成倍数关系),减少不必要的浪费。
②作业程序上要尽可能不交叉,不互相干扰。
③相互间的连接要恰当,便于装卸,特别是拖拉机配套的农田作业机具,要注意挂接方式,挂节点位置等要能满足作业要求,并且要有一定的调整范围。
④动力配套要留有一定的余地。动力输出部位要与农具一致,功率大小要协调。
⑷ 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是指机具的结构参数,动力参数及零部件的标准化,通用化程度。这一点对农机用户来说很重要。通用性好,标准化程度高的机具,维修方便,配件易购,相对维修成本降低,有效利用时间多,经济效益就高。
⑸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一般指作业的安全性和人身健康的安全性两个方面。作业安全性是机具具有维持正常生产的属性。此为机器的内部属性。比如工作中不能有过热现象的热保护,有害物质的外泄,对加工对象的损坏的防止措施等。人身安全主要是指有碍人体安全的缺陷。比如,是否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,环境噪声,安全警示标志是否合格,齐全等。
⑹ 企业信誉原则 机具的型号,规格确定之后,购机时还要看企业的信誉程度,实力和用户服务情况。应尽可能购买信誉高,实力强,用服务好的企业的产品,这对维护购机者自身的利益是有好处的。
目前我国农机行业,国家,省,地市级的质量监督和试验检测部门已经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,负责对农机产品的质量情况进行监督管理。作为农机生产企业和用户的第三方,每年都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,向广大农民用户推荐优质,可靠的农机具。必要时通过向这些部门咨询,也会对你购机提供进一步的帮助。
经营许可证编号:蒙B-20160017
内蒙古农机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